传统京菜推荐
1.老北京扎江面
扎江面是北京很有特色的美食,由菜码和炸酱面组成。将黄瓜、香椿、豆芽、青豆、黄豆切好或煮熟,做成菜码备用。然后做炒酱,肉丁、葱、姜在油里炒,再加入黄酱或黄豆做的甜面酱炒。面条煮熟后取出,用炒酱烧透,拌上菜码,就做了扎江面。还有面条是捞出来用冷水泡一泡再加上炒酱和菜码,叫“过水”或“凉面”。
2.豆汁
豆汁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小吃。它具有色泽灰绿、豆汁浓醇、酸甜微甜的特点,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着特殊的偏爱。
用绿豆浸泡至可绞去皮后捞出,加水磨成细浆,倒入大桶发酵。沉入缸底的淀粉是淀粉,浮在上层的豆汁是豆汁。发酵豆汁必须在大砂锅里用水煮沸,然后加入发酵豆汁后煮沸,然后用小火保温。别看它外表丑陋,但它一直深受北京人的喜爱,因为它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C、粗纤维和糖类,具有祛暑清热、温阳健脾、开胃解毒、祛燥的功效。
3.北京烤鸭
烤鸭是世界闻名的京菜,是以优质的肉鸭北京烤鸭为原料,用炭火烤制而成,色泽红润,肉肥而不腻,外酥内嫩,被誉为“天下美味”。现在北京烤鸭的两大流派是挂烤鸭和红烧烤鸭。
4.羊肉
涮羊肉采用炭火铜锅制作,清汤锅底最大限度保证羊肉的新鲜度。老北京涮羊肉最常见的方法是把羊肉挑出来,压着冷冻,然后用尖刀或切片机切成薄片。不过比较传统好吃的做法是用新鲜的羊肉片,涮一下,蘸着吃。肉细,无味,嫩。
5.焖熟的
据说光绪年间,苏州的五花肉很贵,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水来代替。经过民间烹饪专家的传播,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带来了红烧烹饪。方刀火切,豆腐切三角,小肠和肺头剁成小块,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倒入碗中,然后加入一些大蒜、辣椒油、豆腐乳和韭菜花。端上一碗热腾腾的,糊了,豆腐,肺里吸足了汤。烧的很彻底但不粘,肉烂但不烂。
6.牛肚
爆肚是北京风味的名菜,大多由回族同胞经营。过去和现在,每到深秋和初冬,北京的清真餐厅和摊贩都在操作自己的胃。油炸牛肚是将鲜牛肚(牛肚、牛肚领)或鲜羊肚洗净,切成条状,放入沸水中炸熟,蘸上油、芝麻酱、醋、辣椒油、豆腐汤、香菜粉、葱花等调料。质地鲜嫩,口感酥脆。
7.炒肝
它是由宋代民间食物“熬肝”和“炸肺”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。将切好的熟香肠放入沸水中,加入蒜蓉酱、葱花、姜末和蘑菇汤,然后加入生猪肝片勾芡,最后撒上蒜泥,炒肝就好了。汤清澈见底,猪肠肥软烂,肝嫩味美,醇香可口。
8.豆面饼
豆面饼,又称驴打滚,是北京的古老小吃之一。(南方地区喜欢叫马打滚。)它的原料是在黄麦里用水蒸的,再加一点水,做面团的时候更软。另外,炒黄豆,卷成面粉。制作时,将蒸好的黄米面用豆粉卷成块,然后抹上红豆沙馅(或红糖),卷起来,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,撒上白糖。制作时,馅料应卷制均匀,层次分明,外观呈黄色,具有香味、甜味和粘性,豆粉风味浓郁的特点。
黄豆作为豆面饼的主要原料,所以被称为豆面饼。但为什么又叫“滚雪球高利贷”?好像是形象隐喻。制成后卷在黄豆里,仿佛乡村真的滚雪球,扬起尘土,故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