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生态环境现状
一、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
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,经济水平迅速发展。然而,这种发展背后存在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危机。
(a)严重的空气污染
2014年初,正当人们沉浸在“天蓝地绿水清”的美好构想中时,北京气象台13日10时35分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第一次雾霾橙色预警。这也开启了中国新一年雾霾的篇章。PM2.5作为当今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的直接杀手,容易附着一些细菌、病毒和有毒化学物质,通过人们的日常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,从而引发疾病。这也使公众和政府更加意识到雾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。这种霾天气是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表现。
(二)水土流失严重
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,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。土壤侵蚀的一般情况是:有些点有处理,但表面有膨胀。治疗跟不上损伤。水土流失形势严峻,急需有效的治理方案,并加强对未流失土地的保护。
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大、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。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262.2万平方公里,占土地总面积的27.2%,其中风蚀沙化160.7万平方公里,水蚀沙化20.5万平方公里,融冰沙化36.3万平方公里,土壤盐渍化23.3万平方公里,超过全国耕地总面积。近4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。
(三)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
到20世纪末,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,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,全国城市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。而且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。如今,河流被切断,湖泊正在恶化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据有关部门监测,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地下水资源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点、面污染,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。日益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的利用功能,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缺水的矛盾。
二、控制生态环境的对策
(1)培养公民的生态法制意识
目前,我国生态法制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十分落后,在生态保护和监管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和问题。要解决这些问题,首先,相关法律部门要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构建更加全面的生态法律框架,真正做到“有法可依、有法必依、执法必严、违法必究”。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,有关部门要严惩,避免生态环境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。
(2)普及公民的生态科学意识
目前我国公民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,对生态科学知识的了解还不够。这就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向公民普及生态环境知识,提高公民对生态环境的科学意识,使公民充分认识和理解自然的发展规律,按照客观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的生态活动。
(三)培养公民的生态责任意识
|